2017年,84岁的南大教授找到失联23年的学霸儿子,儿子:永生不见
前言
2017年,“南京大学84岁的老教授黄林森,苦苦寻找失联23年的儿子黄小海”的新闻,被人我们所关注。
这个曾经是全校瞩目的天才学霸,早已消失在父母的视野中多年。
当父母终于通过央视寻亲节目《等着我》找到儿子时,黄小海却冷冷地回应:“永远不见!”
这残酷的回应,将多年积累的亲子矛盾暴露无遗。
是什么让父子关系走到这步田地?故事的背后又隐藏了怎样的沉重过往?
父亲的期望与儿子的沉默
黄小海出生于1970年,生在一个光环围绕的学术家庭里。
他的父亲黄林森是南京大学的知名教授,母亲刘雅琴同样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学者。
这样的家庭背景注定了黄小海从小便承受着巨大的期望,黄林森对于儿子的教育近乎苛刻,甚至严厉到冷酷的地步,在他眼中,成功是唯一的选择,错误是绝不允许的。
从黄小海还在小学时,黄林森便为他规划好了一切。
黄小海的每一天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:早晨的阅读、晚间的课外习题,无论成绩多么优异,父亲从来不会称赞一句,“你还能做得更好”,这是黄林森的信条。
黄小海表面上听从,但内心逐渐积累的压力和父亲的控制欲,让他愈加沉默。
1989年,黄小海进入了高中,以优异的成绩闻名全校,身为学霸的他,几乎从未失败过,学习成绩年年名列前茅。
成绩再好,可黄林森对儿子的一切依然严密监控,哪怕是小海与同学之间的交往,也会受到限制,朋友少、活动少,黄小海仿佛是父亲心中“完美工具”的化身,而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儿子。
1990年,黄小海迎来了全国高考。
在全国数百万考生中,他脱颖而出,取得了足以报考清华、北大的优异成绩,当他满怀期待想要远离南京、远离家庭、去寻找自己的新天地时,黄林森再次伸出了控制的手。
他坚持要儿子留在南京,留在自己工作的南京大学读物理系,黄小海本想去清华,却在父亲的强硬安排下,放弃了最初的梦想。
“你必须走我安排的路,”黄林森冷冷地告诉他,黄小海知道,自己无法反抗,只得默默接受了这个决定。
1994年,黄小海即将从南京大学毕业,这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,也是他内心最为压抑的时刻。
他身边的同学们都在为各自的前途规划着未来,而黄小海的心里却只有一个念头:我要逃离南京,逃离父母的控制,他渴望能拥有自己的生活,渴望从那个无形的笼子里挣脱出来。
毕业分配的选择给了他一个契机,那时全国的毕业生普遍通过分配系统找到工作,黄小海心里很清楚,南京作为父亲黄林森的“地盘”,是他最不愿留下的地方。
他强烈要求分配到外地,最终被分配到北京的一家物理研究所工作,黄小海明白这是他摆脱父母的最好机会,可黄林森夫妇却并不打算轻易放手。
在得知黄小海的分配工作后,黄林森计划亲自送他去北京,继续对儿子施加影响,黄小海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。
他提前秘密策划了自己的“逃跑计划”。
他买了一张比父母预定日期早一天的火车票,悄无声息地离开南京,没有告别,没有任何的解释,就这样匆匆踏上了通往北京的火车。
黄林森夫妇在得知儿子不告而别后,愤怒、焦急不已,他们动用各种关系,甚至亲自赶往北京,想要将儿子“追回来”。
黄小海的决心已定,他在北京不久便辞去了研究所的工作,搬离了住所,彻底从父母的视线中消失。
对于黄林森夫妇而言,这仿佛是一次突如其来的失去,他们几乎无法接受这个现实——他们精心培养的儿子,就这样突然消失了。
黄小海的离开并不意味着他迎来了平静的生活。
离开父母的控制,黄小海面对的是无尽的孤独与困,他拒绝依赖父母为他铺设的关系网,拒绝利用家族的资源,选择了完全靠自己打拼的道路。
现实远比他想象的艰难,北京的生活并不像他梦想中那般自由自在。
初入社会的黄小海,缺乏独立生活的经验,在工作上也无法找到真正的归属感。
在这些日子里,黄小海的内心矛盾不断加剧,他渴望自由,却又深知这条路充满艰辛,即便如此,他始终没有向父母求助。
在他心中,父亲黄林森那张威严的面孔始终阴魂不散,那段被控制的岁月让他难以忘怀,也让他更加坚定了与父母断绝关系的决心。
1995年,黄小海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,他给父母写了一封断绝书,信中说道:“我要与你们,你们的关系网,彻底断绝联系,从今以后我就是一个自由的人。”
这封信犹如一颗重磅炸弹,彻底击碎了黄林森夫妇最后一丝希望。
那之后黄小海再也没有与家里联系过,他像从人间蒸发了一般,彻底消失在了黄林森夫妇的生活中。
无尽的寻子之路
自从收到断绝书的那一天起,黄林森夫妇再也没有过一天安宁的生活,也从未停止寻找儿子,他们坚信,只要继续努力,总有一天能够找到黄小海,让他回到这个家,可现实却无情地一次次打破他们的希望。
1997年,黄小海失踪已经三年。
黄林森夫妇开始利用一切可能的资源,从南京大学的同事到北京的朋友,甚至动用了公安系统的力量,希望能得到一些黄小海的消息。
黄林森在学术界有着广泛的人脉,他通过各种关系网打探儿子的行踪,终究所有的努力都徒劳无功,黄小海仿佛从地球上消失了一样,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。
在这漫长的寻亲过程中,黄母刘雅琴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差,她每天都会拨打黄小海的电话,尽管电话那头始终是冰冷的无人接听的声音,她也从未放弃。
黄林森内心的煎熬同样不亚于刘雅琴,作为一名自信且骄傲的学者,黄林森从未对自己的决定产生过怀疑,他始终认为,自己对儿子的高压教育是为了他好。
可时间久了,黄林森内心深处开始产生动摇,他开始反思,自己是否真的太过强势?是否忽视了儿子的感受?这种反思与自责,日复一日地折磨着他。
23年后的再相见
2017年,黄林森已经84岁,黄小海失踪23年。
这一年,黄林森夫妇听说央视有一个寻亲节目《等着我》可以帮助人们寻找失联的亲人,他们抱着最后一丝希望,联系了节目组,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找到黄小海,对于他们而言,这可能是最后一次机会。
节目组经过多方打听,终于找到了黄小海的下落。
他依然住在北京,生活并不富裕,独自一人生活,当节目组第一次联系到黄小海时,他的反应异常冷漠,甚至充满了怨恨。
“我不想见他们,他们让我感到恶心!” 黄小海在电话中毫不掩饰对父母的厌恶。
节目组没有放弃,他们再次尝试与黄小海沟通,告诉他,父母已经年迈,渴望能够在有生之年再见到他一面。
黄小海的回应依旧坚定且无情,他说道:“即便他们已经反思过往,也改变不了我内心的伤痛。他们的掌控毁了我的一生。”
在他心里,那个曾经让他窒息的家庭、那个威严的父亲,依然是他挥之不去的梦魇。
2017年秋天,黄林森夫妇怀着无比复杂的心情来到央视演播厅,他们心中充满了希望,希望能够在这里见到自己失踪多年的儿子。
最终的结果却让他们心碎不已,黄小海没有出现在节目现场,他选择了再一次拒绝与父母见面。
在节目中,黄林森夫妇面对摄像机流下了眼泪。
他们终于意识到,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教育方式,可能真的伤害了儿子,尽管他们曾经无比自信,认为自己是为儿子好,最终,他们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——儿子的爱。
无声的忏悔与无尽的等待
黄小海依然没有回头,而黄林森夫妇的心早已破碎。
黄林森晚年反复回想,那个在自己教育下成长的孩子,是不是因为自己而变得如此陌生和决绝?他开始怀疑,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,是不是错了?
刘雅琴则每天看着窗外,盼望着有一天儿子会突然出现在门口,叫一声“妈妈”。
这个愿望从未实现。
尾声
黄小海没有回头,也许永远都不会。
尽管他在北京过着清贫的生活,没有稳定的工作,没有家人朋友相伴,但他心中的信念依然坚定——自由比一切都重要。
他选择了一条孤独而艰难的路,却再也不愿回